一直以來,電商領域的兩大巨頭京東和阿里的競爭都是媒體津津樂道的話題。


其中兩大領軍人物劉強東和馬云更是話題人物。


當然前段時間是劉強東落魄,近段時間則是馬云低迷。


不過,雙方的競爭并未消停。


尤其是在物流領域的競爭。


最近,雙方把戰火燒到了天上。



1

菜鳥物流的攻城略地


大家現在都盯著螞蟻金服。

實際上借助于淘寶,阿里在許多領域攻城略地。

比如物流領域。
微信圖片_20211102130632.jpg

阿里巴巴主導的菜鳥物流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物流公司,吸引全球三千多家國內外物流公司的合作。

菜鳥如淘寶一樣更像一個平臺,并且菜鳥做信息技術平臺,不會搶快遞公司的生意,而阿里能通過淘寶、天貓給快遞公司帶來巨大的業務量,最后吸引快遞企業與阿里保持長期的持久的合作關系,這讓阿里在快遞物流圈的話語權也越來越大。

2020年6月23日,阿里旗下菜鳥網絡總裁萬霖在2020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表示,將聯合快遞公司加大技術投入,進一步提升全天候物流服務能力,未來三年要將跨境物流提速1倍。

跨境物流提速,只有借助于空運。

菜鳥已著手在泰國、俄羅斯、西班牙、美國等地增設物流樞紐設施,并計劃在未來9個月內新增1000架次出口包機,未來三年通過近200萬平米海外倉為中小企業備貨出海,建設一張全球最大的包裹網絡。

不過,由于自有物流不夠強,阿里只能通過兼并、重組快遞上下游產業鏈等方式,增加與物流公司的粘性。

2008年,阿里投資百世物流,2015年追加持股;

2015年5月,阿里投資圓通速遞;

2018年5月,阿里向中通快遞投資13.8億美元;

2019年3月,阿里用46.6億元拿下申通快遞14.65%的股權;

2020年4月,阿里成為韻達第七大股東,持股2%。


至此,阿里持股百世33%,圓通22.5%,申通14.65%,中通8.7%,韻達2%,一舉統一“通達系”。

不過,圓通在阿里眼中乃頭號王牌,不僅是圓通在快遞行業發展勢頭較好,從2017年到2019年,圓通的市場占比率分別是12.64%、13.14%、14.57%。

另外一個讓阿里看中的是圓通手中有一個通達系其他公司不具有的優勢,圓通貨運航空公司。

跨境物流提速,只能靠航空,籌建航空公司需要時間,依靠圓通現有資源是最好不過的了。


2020年9月1日,圓通快遞公告稱:

為進一步強化圓通速遞與阿里巴巴集團之間的資本合作紐帶,促進雙方共同推進快遞物流、航空貨運、國際網絡及供應鏈、數字化技術等的協同合作和優勢互補,增強雙方全球化綜合服務能力,蛟龍集團將12%的股權轉讓給阿里網絡,阿里系對圓通的持股從之前的10.5%增加到目前的22.5%。

與此同時,圓通貨運航空也一直在加速擴展。

圓通航空參建的西北國際貨運航空有限公司如今也已正式獲批籌建。

此外圓通速遞在咸陽機場也組建了西北航空轉運中心。

在當下的國內快遞企業當中,除了EMS,也就只有圓通和順豐成立了自己的物流航空公司。

2020年7月底,圓通就表示要投資122億元在嘉興機場建設一個全球性航空物流樞紐設施。

圓通嘉興航空物流樞紐取名“東方天地港”,也有以巨大容量吞吐國際航空貨運之意。該項目同時建造超級聯運中心、物流科技研發中心和長三角商貿集散中心等配套項目,預測到2050年貨郵吞吐量為240萬噸。

同時,預計未來依托航空物流樞紐構建的臨空經濟,將拉動千億級的全產業鏈入駐嘉興。

圓通作為阿里系快遞之一,嘉興航空物流樞紐建成后,將為菜鳥網絡提供跨境電商服務。

2

京東物流一路狂飆


東哥領導下的京東向來喜歡懟馬云的阿里。

在物流領域自然也不例外。

與阿里借助其他合作伙伴打造物流帝國的戰略不同的是,東哥向來喜歡親力親為。

京東自建物流體系。

2007年,京東物流為京東集團自建物流,在過去的14年,京東物流推出211限時達、千縣萬鎮24小時達等服務,重新定義物流服務標準。
微信圖片_20211102124155.jpg
如今在中國物流行業,已經形成了順豐系、京東系、通達系等公司群雄爭霸的局面,分析指出,市場規模增長的背后,也折射出國內下半場的物流競逐開啟。

如果與順豐相比較。

京東物流勝在倉配服務,短于中長途運輸能力。

截至2021年6月30日,京東物流運營約1200個倉庫,包含京東物流管理的云倉面積在內,京東物流倉儲總面積約2300萬平方米。

這能從京東物流和順豐的比較中看出來。2020年順豐營收1540億元,是京東物流的2.1倍,但倉儲面積只有486萬平方米,不到京東物流的23%。相當于同樣營收規模下,京東物流所用的倉儲面積是順豐的9倍。

京東物流在干線運輸上弱于順豐。

截至2020年末,京東物流的自營運輸車隊有7500輛卡車及其他車輛,順豐有10萬輛干線/支線運輸車輛,以及4.3萬輛末端收派車輛。

空運布局上,擁有60多架自營全貨機的順豐更是碾壓京東物流。

也就是說航空是京東物流的最大短板。

2021年5月28日,京東物流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碼為2618,每股定價40.36港元,募集資金凈額241.13億港元。

京東物流是繼京東集團、達達集團、京東健康后,劉強東拿下的第四個IPO。

拿到了資金,自然要有所作用。

航空自然是劉強東未來發展的重點。

3

京東組建貨運航空



我們發現京東在一眾巨頭當中對建立航空樞紐最為積極的。

2018年12月20日,京東與南通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把南通機場打造為京東物流全球航空貨運樞紐。

2019年12月30日,這一總投資200億的“硬核基建”在南通正式開工。

京東南通機場規劃為全球航空貨運樞紐項目,是京東集團全球智能供應鏈基礎網絡布局的重要內容,也有智能物流分揀中心、航空物流臨空產業園等配套設施。

稱2020年為京東航空貨運布局元年或許并不為過,發軔于傳統倉配模式的京東物流已然在提速時效的另一領地上布滿了旗幟。

2020年9月8日,京東“牽手”河南航投,顯露出“國際化”的野心。河南航投曾收購歐洲最大全貨運航空公司——盧森堡國際貨航部分股權,這進一步為京東進軍歐洲市場,拓展國際商業版圖開足馬力

2020年10月26日,京東航空貨運樞紐建設再落一子。蕪湖市政府與京東集團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雙方表示將在建設面向全球的航空貨運樞紐、全面構建現代流通體系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京東全球航空貨運超級樞紐港落戶蕪湖,總投資950億元。

按照京東全球超級港項目的規劃,預計2025年機隊規模達到114架,貨郵吞吐量達233萬噸。2045年機隊規模達到501架,貨郵吞吐量達810萬噸。

幾年之內,京東已經在南通、淮安、無錫、蕪湖等地布局,每個地方投資都數以百億,飛機投放規模也數以百架。

東哥喜歡自己單干,在航空領域也是如此。

由于航空是京東物流的最大短板。

一向要強的劉強東自然不甘心在航空方面落后于人。

于是籌備京東貨運航空成為京東物流當前最重要的事情。

2021年8月3日,京東貨運航空有限公司經民航華東局初審同意,由局方進行籌建公示。
微信圖片_20211102124311.jpg
(圖片來自于網絡)

京東與南通機場聯合組建京東貨運航空公司,注冊資本6億元,京東占75%。

按照籌備貨運航空公司的速度,京東貨運航空有望在年內實現首飛。

此番意在共同努力將南通機場打造為京東物流航空貨運樞紐。

4

阿里聯姻國航


京東高調進入貨運航空領域。

阿里自然也不甘落后。

雖然合作伙伴圓通在貨運航空領域也有涉獵,但無奈圓通貨運航空規模太小,目前也僅有10架貨機,而且沒有大型貨機。

所以,阿里也急于在貨運航空領域打開一篇天地。

不過,阿里的習慣是喜歡與人合作。

正好國內民航業的老大國航啟動了旗下貨運航空國貨航的混改,阿里再次借雞下蛋。

2020年底國航旗下的國貨航啟動混改事宜。

國貨航作為國內三大貨運航空公司之一,不僅擁有著國內最大的寬體機貨機機隊,而且負責國航600多架客機腹艙的經營,其實力不言而喻。

目前,國貨航執管運營機隊:15架
3架波音B747-400F
4架波音B757-200F
8架波音B777F

此外,國貨航長期以來還與國泰航空保持較好的合作關系,不僅在股權層面引入國泰航空,在深層次的貨運航空領域也有著諸多的合作。

此番國貨航混改,阿里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好機會。

最終,阿里旗下浙江菜鳥向國貨航增資16億元,持股15%。

是僅次于國貨航大股東中航集團的第二大股東。

京東、阿里兩大巨頭在貨運航空領域取得什么的成就,我們拭目以待。

不過,翼哥認為民航業,特別是航空貨運業的發展是有一定客觀規律的,羅馬并非一天建成的,中國孟菲斯更不是幾年內就能打造成功的。

一些互聯網巨頭如果想把互聯網領域的擴張模式簡單復制到民航業肯定是行不通的,即便是將關聯性很強的快遞業成長模式用到民航業肯定也是不行的。

卡車可以一下子買幾百輛、幾千輛,卡車可以超載、超速,甚至是馬不停蹄、日夜兼程的奔波。

但航空絕對不可以。

畢竟快遞業初期成長是野蠻生長,而民航業受到安全運行、空域資源